
发布时间:2021-04-06 浏览量: 次
为贯彻落实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辽宁省财政厅《关于全面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意见》(辽人社发(2019)10号)、《锦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关于全面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实施意见》(锦人社发( 2019 )86号)相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院校参与的原则”,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发展壮大产业工人队伍,为实现锦州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半年来,培训工作稳步推进,有一些收获,但也存在不足。
一、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基本情况
1.签署合作协议。在锦州市开发区政府的指导和帮助下,经过校企双方前期相互走访调研,2020年12月1日,开发区组织部有关领导、新锦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张双部长等一行四人,在我校三楼行政会议室举行了新型学徒制培训企校合作正式签约仪式。我校崔宝秋校长、苏宪国副校长、培训部于洋主任参加了签约仪式。
锦州市机电工程学校新型学徒制培训企校合作签约仪式
2.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公司根据文件要求从签约的员工中录用“学徒”,此次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从2020年12月22日至2021年12月21日,用一年时间为公司培养中级技能水平的钳工、数控车工和数控铣工共120人。学校培训工作不仅要同企业的企业文化、发展目标、管理方法密切结合,也要结合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及行业的法规标准等。通过培训,开发员工的潜能与创造力,达到相应工种的职业能力水平,全面提升员工整体素质。
序 号 | 班 次 | 培 训 内 容 | 学时 | 指 导 教 师 | 各工种课时合计 |
1 | 钳工班、车工班、铣工班 | 工匠精神 | 18 |
| 100 |
职业素养 | 32 |
| |||
安全生产 | 16 |
| |||
法律常识 | 16 |
| |||
入企必读 | 18 |
| |||
2 | 钳工班 | 机械识图与公差测量 | 64 |
| 140 |
机械基础知识 | 56 |
| |||
钳工基础知识 | 20 |
| |||
3 | 车工班 | 机械识图与公差测量 | 40 |
| 140 |
数控车加工 | 50 |
| |||
手工编程 | 50 |
| |||
4 | 铣工班 | 机械识图与公差测量 | 40 |
| 140 |
数铣加工 | 50 |
| |||
数控编程 | 50 |
| |||
5 | 钳工班 | 岗位操作技能培训 | 210 |
| 210 |
6 | 车工班 |
| |||
7 | 铣工班 |
| |||
| 合计 |
|
|
| 450 |
3.共同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共计600学时,学校承担450学时,培训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岗位操作技能两部分;企业承担150学时,进行师带徒培训。学校承担的45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40学时,岗位操作技能大约210学时。培训计划如下表所示:
4.选聘班主任和培训教师。
学校选聘责任心强,有工作经验的老师担任班主任工作。班主任为学徒建立非全日制学籍,负责与班级班长(车间主任)及时沟通,保证本班级学徒上课的出勤率,并做好学徒出勤统计工作。
学校从各专业也选拔优秀骨干教师担任培训教师。培训教材为企业新型学徒制指定教材。《职业素养》、《工匠精神》、《法律常识》等课程在基础教研室选聘培训教师。《入企必读》、《安全生产》、《机械识图与公差测量》、《机械基础知识》等课程在专业教研室选聘培训教师。培训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培训计划制定学科授课计划。
5. 制定教学模式。培训采取“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模式。实行理论学时与实训学时的比例约为2:3,即理论知识240学时,技能培训360学时。培训方式采取理论知识+实际操作,线上教学+线下指导。理论教师利用 “钉钉软件”开展线上培训,岗位操作技能培训由学校选派优秀实习指导教师到企业指导学徒规范操作。企业方面也挑选具有技术、技能专长的十余名企业师傅,结合学徒所在的岗位要求,师傅“手把手”带徒,使工作变学习,学习促工作。从而完成“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模式。
6.制定考核评价办法。各工种分别开设了8门理论课程和一门操作课程,每门课程的考核成绩包括两部分内容。即平时上课出勤率及课上表现占50%。卷面考试占50% 。每门课程讲授结束之后,理论知识考试采用笔试方式。理论知识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均实行百分制。成绩皆达60分以上者为合格。理论知识或操作技能不及格者可按规定分别补考。各工种操作技能培训结束之后,根据文件要求,参加专项能力考核,考核合格者,由锦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颁发专项能力合格证书。学校结合企业特点,采取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管理,鼓励学员利用业余时间分段完成学业。关于学分制管理,等文件细则出台之后再予以执行。
二、培训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保障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我校把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作为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职业培训的重要工作内容,认真组织实施。学校成立了培训组织管理机构领导小组,组长由于东书记、崔宝秋校长担任,下设管理办公室、工作办公室和督查办公室。
学校专门制定了《新型学徒制培训班主任管理职责》、《培训教师管理职责》、《新型学徒制学员培训要求》(包括线上培训要求和线下培训要求),《新型学徒制考核评价办法》等管理制度,使学员在整个培训过程中,集中培训有人服务,现场培训有人照顾。上下联动,专兼结合,实现学员管理规范化。
学校还利用网络建立了新型学徒制领导小组群、培训教师群、班级群,培训已形成领导、学校和学员三级管理,利用网络平台沟通渠道畅通,协调问题反应迅速,充分利用微信平台、钉钉平台进行通知发布、共享信息、反馈问题,及时了解学员教师之间的信息,实现全方位管理,保障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二)创新培训模式,提升企业员工整体素质。
《中国制造2025》提出,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为企业发展创造条件。新型学徒制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改革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模式,采取“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模式是培训模式的一种创新,为此我校全力打造以专业带头人为主导、骨干教师为主体的培训团队,为培训工作提供了有力保证。
理论培训网络教学,共享现代科技成果。根据当今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和时下人们对网络的广泛应用,理论教学利用“钉钉软件”进行网上授课。每周二、四、六晚上,学员可以根据自身工作情况上网课,因故未能按时听课或没听懂的学员可以观看“直播回放”,使学习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
“钉钉软件”的好处是可以时时进行网络学习监管。学校监管部门进入钉钉课堂可以随时查看学员上网课的出勤情况、每名学员的学习时长,因故未能按时听课的学员看完“直播回放”后系统会自动计时,可以为班主任老师和授课教师提供统计数据。
锦州市机电工程学校新型学徒制“钉钉软件”统计出勤数据
目前,学校正在进行《机械制图》、《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三门课程的线上理论教学,授课教师精心备课,制作了图文并茂的精美的PPT课件,利用“钉钉软件”线上讲授专业理论知识,教师们时而讲解、时而提问、时而播放教学视频,学员们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每次课都积极与老师进行屏幕互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通过培训,学员们扎实了专业基础,提升了专业素养,锤炼了工匠精神。
锦州市机电工程学校新型学徒制培训教材
锦州市机电工程学校新型学徒制培训线上培训教学
锦州市机电工程学校新型学徒制培训教师正在进行线上教学
锦州市机电工程学校新型学徒制培训学徒正在线上上《职业素养》课
锦州市机电工程学校新型学徒制培训学徒正在进行线上学习
(三) 完善教师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培训能力。
提高培训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潜能是办好培训的根本。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在此,就本校管理工作实际谈谈主要的做法和体会。
双向选择激励。实行双向选择,聘任的范围是在教研室进行。
由教研室主任聘任培训教师。这种聘任方式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和竞争意识,激发了教师积极向上的活力,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2.教学目标激励。具体做法是:①教师制定培训计划;②教师制作培训课件; ③高质量的完成培训任务。学校对培训教师的辛勤付出予以适当的课时津贴。
3.职称晋升激励。学校规定培训教师在职称晋升中要优先考虑。
三.存在的不足及今后努力方向
1. 对政策文件精神没有吃透,理解不深。工作中存在拿捏不准的情况。例如,学分制如何实施还有待研究。
2. 经验不足,摸石头过河。对指导教师下企业如何开展培训,目前尚未深入企业去调研,准备还不够充分。
3. 培训中发现学徒听课率后期不高,虽然班主任课前再三提醒。
但是有个别学徒仍然达不到80%的听课出勤率。经了解,有些学员要加班到晚上九点,最多一次,一个班有18人加班。
我校立足滨海新区,以锦州临港产业校企联盟为依托,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不断创新发展理念,着力深化改革,通过加强校企合作,深入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不断拓展和提高社会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