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宫博览会与工艺美术运动_水晶宫博览会是谁设计的
朋友们好,今天的内容主要围绕水晶宫博览会与工艺美术运动展开,同时会为您解答与水晶宫博览会是谁设计的相关的常见问题,希望对您有帮助,下面进入正题!
本文目录
19世纪中叶,英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工业化带来了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另一方面,人们对工业产品的审美需求逐渐凸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水晶宫博览会与工艺美术运动应运而生,它们不仅推动了工业设计的发展,也促进了社会审美观念的转变。本文将探讨水晶宫博览会与工艺美术运动的关系,分析其对工业设计发展的影响。
一、水晶宫博览会:工业时代的艺术盛宴
水晶宫博览会,又称伦敦国际博览会,是19世纪中叶英国举办的一次规模空前的国际展览。1851年,英国政府为了展示工业革命的成果,在伦敦海德公园建起了一座玻璃和钢铁结构的大厦——水晶宫。博览会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展品琳琅满目,其中包括了大量的工业产品、艺术品和手工艺品。
水晶宫博览会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艺术盛宴,它将工业产品与艺术品相结合,展现了工业时代的艺术魅力。在博览会上,人们开始关注产品的美观性和实用性,这为工艺美术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工艺美术运动:工业时代的艺术觉醒
工艺美术运动起源于19世纪末的英国,是一场旨在反对工业革命带来的粗制滥造和审美恶化的艺术运动。该运动强调手工艺的价值,提倡回归自然、关注人性,追求实用与美观的和谐统一。
工艺美术运动在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包括家具设计、建筑、平面设计等。以下是几个关键领域的分析:
1. 家具设计:工艺美术运动推动了家具设计的变革。运动期间,家具设计者开始关注材料的质感、色彩的搭配和结构的合理性,使家具产品更具艺术性和实用性。
2. 建筑:工艺美术运动对建筑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建筑师们开始采用传统的建筑风格,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如威廉·莫里斯设计的伦敦住宅“红屋”。
3. 平面设计:工艺美术运动对平面设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海报、书籍装帧等方面。设计者们追求简洁、明了的视觉效果,强调文字与图像的协调。
三、水晶宫博览会与工艺美术运动的关系
水晶宫博览会为工艺美术运动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博览会期间,人们开始关注工业产品的审美问题,这为工艺美术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工艺美术运动也为水晶宫博览会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博览会成为了一次真正的艺术盛宴。
水晶宫博览会与工艺美术运动是工业时代艺术觉醒的产物。它们共同推动了工业设计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审美观念的转变。今天,我们回顾这段历史,不仅能够了解工业设计的发展脉络,更能从中汲取启示,为现代设计提供借鉴。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特征和局限
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进入了工业革命时期,使整个封建体系走形崩溃,手工作坊为主的生活方式基本上被机器生产所代替,个体经济向社会化的商品经济形态转变,从而促精心的生活方式、审美习惯的改变,现代的设计市场环境、文化环境得以产生、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的发展,表现在设计领域需要一个有别于欧洲封建社会末期中追求繁缛装饰、矫揉造作的洛可可等形式的创作环境,工业革命的产生与发展,从而形成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产生的根本原因。1851年英国水晶宫博览会的举行,暴露出艺术与技术的不和谐,工业产品的装饰停留在古典装饰风格中,导致许多工业产品都是用繁琐雕琢和不和谐的装饰来掩盖粗糙丑陋的产品。如何处理技术与艺术之间分离所带来的缺陷,成为艺术家、设计家、理论家开始考虑的时代问题,因而水晶宫博览会所展示的成就和暴露的问题成了工业设计理论和实践形成的起始点——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直接原因。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由那个时代的两个“巨人”拉斯金、莫里斯领导的,反对当时过分装饰、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以及机械化批量生产所造成的粗陋外形。他们主张“艺术与技术相结合”、“艺术家从事产品设计”、“师自然”等。在设计中呈现出哥特式风格,和从自然,特别是从植物纹样中汲取营养的风格特征。运动主要涉及四个领域:家具设计、建筑及室内装饰设计、日用陶瓷、玻璃及金属等设计领域,揭开了现代设计的序幕,但他们反对机械化的大批量生产,认为只有手工艺品才是美的,这是当时的局限。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表现在装饰风格上呈现出两大特征,一是崇尚哥特式风格,二是主张从自然,特别是从植物纹样中汲取营养。风格上呈现出对清新自然,风格的追求。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崇尚哥特式风格,从许多家具以及教堂用具的造型及风格特征上可以看出,在某种情况下,特别是哥特式教堂建筑给与人们的是一种浮华富丽的感觉,而哥特式教堂内部设计及家具等设计才正式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所追求的,那种简单、清新的造型和装饰。中世纪,哥特式时期,基督教追求的是清淡、禁欲的思想教义,追求哥特式建筑的豪华装饰正呈现出对于上帝的崇敬与信仰。欧洲中世纪手工业生产的自然状态,确定工匠与艺术家是一体的、创作真实的作品,也是工艺美术运动所崇尚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反对过分的装饰以及各种古典、复古主义装饰风格,而哥特式风格所称呈现出的设计创作风格,正是符合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宗旨。对自然的崇拜,从自然中汲取创作的灵感,强调一种自然风格。拉斯金指出建筑和装饰中不应当只从古代汲取营养,只有大自然,才是我们从事创作(或设计)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而不是像洛可可造型和装饰上那种柔媚、艳丽的风格,装饰内容脱离了那些古代神话传说以及艳丽的妇女形象,热衷于从自然中寻求,脱离维多利亚市的那种矫揉造作、繁缛的装饰风格,反对粗糙的不美观的设计,注意产品设计实用与美观的双重性设计,反对过分的装饰、追求及荷花的装饰风格,清新、简单的风格。在具体设计中,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呈现出的特征:强调手工业,反对机械化大批量生产。他们认为只有手工才能产生美的作品。威廉·莫里斯认为“作为一种生活条件,机器生产完全是一种罪恶”,并终生反对机械化批量生产。他们认为只有艺术家与技术家以及工匠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真正美好的东西。在装饰上,提倡哥特式风格和其他的中世纪装饰风格。注重功能,讲究简单、朴实无华、推崇自然风格、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的特点。推崇自然主义的装饰纹样,对于自然的风格追求在此不再作更多地解释。
英国工艺美术美术运动的成果体现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双重效果,威廉·莫里斯和拉斯金作为工艺美术运动的兴起者,同样也是工艺美术运动的集成者,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成果显示,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成果显现。拉斯金的成果显示主要体现于理论上的创见,对以后莫里斯以及以后新艺术运动的影响很大。拉斯金的设计思想主要围绕着:艺术与工业的结合,设计的社会功能两大方面。拉斯金的设计思想主要体现于强调艺术以设计的相关性,但又不是不同的概念范畴。他把造型艺术称为“大艺术”,而设计(建筑和工艺美术)称为“小艺术”。其这一论断即围绕着艺术的最后的创作品的不同,以及创作思维的不同,强调设计的社会功能,认为设计应为社会大多数人服务,对“艺术家已经脱离生活,只是沉迷于古希腊和意大利的迷梦之中。”为了建设一个完美的社会,必须要有为大众服务的美术,他说“以往的美术被贵族利己主义所控制,其范围从来没有扩大过,从来不去使群众得到快乐,去有利于他们。”约翰·拉斯金强调设计的大众性,反对精英主义的设计,这也是他具有的社会主义思想的一种体现,为现代我们的设计创作围绕以“人”为本的本位设计思想以及设计产品应用适用于市场大众消费的需要提供早期的先见。虽然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种设计的民主性特征不切实际,但当时的这种思想无疑是先进的:认为设计的发展只有两条路可走,即“对现实的观察和具有表现现实的构想和创造”,设计形式强调“回归自然”,设计是应该“向自然学习”,主张以自然形式代替复古主义的装饰样式,强调艺术与工业的结合,反对批量生产的粗糙。真正的成功的设计,应当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结合。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集大成者为威廉莫里斯。在政治建树上,莫里斯继承拉斯金的设计思想,并进一步深化工业美术的风格特征。首先,艺术、设计是为大众服务,而不是为少数人服务的。虽然这一设计原则比较具有科学的预见性,但其所进一步强调注重设计的产品的手工艺制作。生产效率较机器化大生产低,成为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缺陷;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批量生产,认为手工制品永远比机械产品更容易得到艺术化;在产品的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古典主义复兴,主张艺术家和技术家团结协作,设计是艺术家、技术家团结协作的创造活动。在具体实践创作上,作为威廉·莫里斯的代表作、同韦帕共同设计的新婚住所“红屋”,在设计上采用非对称形式,注重功能,完全没有表面装饰,采用红色砖瓦,既是建筑材料,又是装饰,在细节的处理上大量采用哥特式建筑手法,“红屋”的成功建成是威廉·莫里斯设计思想的集中体现。在设计上,不仅仅单纯把功能放到第一位,威廉·莫里斯还从统一的设计思想出发,亲自设计了市内的家具摆设,并形成设计环境的和谐。作为“现代装帧第一书”的《桥沙集》,集中展示了莫里斯的自然主义创作手法,吸收东方装饰风格及纹样空间处理,展现了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对自然注意的推崇,呼应了艺术家“向自然学习”的口号。莫里斯设计各种图案,色调优雅,采用美丽流畅的曲线形花草植物纹样,形成以优雅、华丽著称的装帧艺术风格。由于时代的环境局限性,莫里斯的消极一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及新艺术运动的发展更加凸现出来,过分推崇手工及到后期创作过分强调形式美。总之,莫里斯在近代设计史上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莫里斯、拉斯金设计思想的传播、承载“协会”、“图书”等载体,扩大了知识面的传播层面,积极促进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发展及影响,在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引导下,使整个欧洲工艺美术运动的发展。
工艺美术运动的主要内容
工艺美术运动的理论指导是作家约翰·拉斯金,而运动的主要人物则是艺术家、诗人威廉·莫里斯。这场运动是针对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等工业批量生产所导致的设计水准下降的局面,开始探索从自然形态中吸取借鉴,从日本装饰(浮世绘等)和设计中找到改革的参考,来重新提高设计的品位,恢复英国传统设计的水准,因此称为——工艺美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的特点是:
1、强调手工艺生产,反对机械化生产;
2、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各种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
3、提倡哥特风格和其他中世纪风格,讲究 简单、朴实、风格良好;
4、主张设计诚实,反对风格上华而不实;
5、提倡自然主义风格和东方风格。
“工艺美术”运动的根源是当时艺术家们无法解决工业化带来的问题,企图逃避现实,隐退到中世纪哥特时期。运动否定了大工业化与机械生产,导致它没有可能成为领导潮流的主要风格。从意识形态来看,它是消极的但是它却给后来设计家提供了参考,对“新艺术运动”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工业化的残酷现实面前,他们感到无能为力,他们憧憬着中世纪的浪漫,或者幻想中世纪的浪漫情调,因此,企望通过艺术与设计来逃避现实,退隐到他们理想中的桃花源——中世纪的浪漫之中去,逃逸到他们理想化了的中世纪、歌德时期去。这正是19世纪英国与其它欧洲国家产生“工艺美术”运动的根源,从意识形态上来看,这场运动是消极的,也绝对不会可能有出路的。因为它是在轰轰烈烈的大工业革命之中,企图逃避革命洪流的一个知识分子的乌托邦幻想而已。但是,由于它的产生,却给后来的设计家们提供了新的设计风格参考,提供了与以往所有设计运动不同的新的尝试典范。因此,这场运动虽然短暂,但在设计史上依然是非常重要的,值得认真研究的。
论述工艺美术运动与新艺术运动的发展状况及异同点
工艺与美术艺术运动的联系与区别
从18世纪1750年工业革命兴起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是工业设计的酝酿和探讨时期。在此期间,工业设计的基础逐步建立,并完成了由传统的手工艺设计向工业设计的过渡。工业革命后出现了机器生产、劳动分工和商业的发展,同时也促成了社会和文化的重大变化,这些对于此后工业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制造商一方面引进机器生产,以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另一方面又把产品的外观设计作为迎合消费者审美趣味而得以扩大市场的重要手段。但制造商并没有对新的制造方式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重新思考。他们不理解,机器实际上已经将一个全新的概念引入了设计问题。他们坚信产品的艺术性是可以从市场上买到,并运用到工业上去的东西,即把装饰与设计等同起来,而不是将艺术与技术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了满足新兴资产阶级显示其财富和社会地位的需要,许多家用产品往往借助各种历史分格来附庸风雅并提高身价,不惜损害产品的使用功能。例如在19世纪1851年伦敦“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大多数展品极尽装饰之能事儿近乎夸张。这种功能与形式分离,缺乏整体设计的状况,从反面激发了一些思想家、设计师对新的条件下设计的探讨,从而拉开了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设计改革浪潮的序幕。在这场改革的浪潮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在英国掀起了一场影响深远的设计运动,设计史上称之为“工艺美术背向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手工生产的产品量少价高,只为富人们所拥有。
“工艺美术运动”的直接起因是欧洲工业革命之后机械产品的丑陋,在产品装饰上大量借用手工艺的装饰手法,缺少一种合理的装饰形式,以与其内部结构相适应。约翰•拉斯金看到工业生产的这种弊病,极力倡导美术与技术、使用和审美的结合。他认为产品丑陋的直接原因是机器生产,因而咒骂及其生产,主张美术家参与生产,向中世纪的工艺美术学习,以弥补及其生产的不足。威廉•莫里斯继承和发展了约翰•拉斯金的思想,并发起了“工艺美术运动”,反对机器生产,主张把美术与产品设计相结合。“工艺美术运动”对涉及发展的最大贡献时发现了机器生产的丑陋,并力图寻找一种解决方案,以解决机器生产中技术与艺术分离的问题。但“工艺美术运动”机器生产是产品丑陋的根源,而工艺美术运动主张“艺术与技术结合”的原则,要求艺术家从事产品设计,反对“纯艺术”。工艺美术运动的目标是要提高产品的品质,明确反对机械生产,这也是它的最大致命伤。工艺美术运动在装饰上反对维多利亚风格、古典主义的复兴风格,提倡哥特式风格设计上的淳朴、实用和诚恳;主张设计的诚实性(不诚实是虚伪的劳动)反对哗众取宠,过度装饰的设计;在装饰上崇尚自然主义(拉斯金:向自然学习)。工艺美术运动成功地提升了手工艺人及工匠的地位,展开了新的设计运动,成为现代设计的开端。但其拒绝机械生产手工艺为解决产品丑陋之方法,又是与设计发展背道而驰的。
工艺美术运动的理论依据来源于约翰•拉斯金和威廉•莫里斯,主张“拉斐尔前派”的“师自然”的哥特式样复兴。成员包括艺术家、设计家和建筑师。1888年,在威廉•莫里斯的倡导下,成立了“工艺美术协会”,使“工艺美术运动”达到了高潮。约翰•拉斯金是英国著名文艺理论家和社会评论家。他长期从事艺术评论和艺术史研究。认为中世纪手工艺人的团结合作精神是当时机械化生产条件下所缺少的。约翰拉斯金在探讨设计问题时,始终是站在社会改革和艺术本质的制高点上。约翰拉斯金的设计思想主要是艺术与设计的相关性,但又是不同的概念范畴。当然那个时候设计的概念不如今天的丰富,他把造型艺术称为“大艺术”,而设计称为“小艺术”。其次是设计的社会功能。他认为设计应为社会大多数服务。就是说强调设计的大众性,反对精英主义设计,这也是他具有的社会主义思想的一种体现。再次是设计发展只有两条路可以走。就是对现实的观察和具有表现现实的构想和创造。设计形式强调回归自然,设计师应该向自然学习,主张以自然形式代替复古主义的装饰形式。最后是艺术与工业的结合。总之约翰拉斯金对社会现实是非常敏感的,提出的理论也具有非常合理的地方,发现了工业化生产方式带来的问题,但是没有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因而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上,还没有设计实践深处。
机械产品更容易做到艺术化;在产品的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古典主义复兴,主张艺术家和技术家团结协作,设计是艺术家、技术家团结协作的创造劳动。威廉•莫里斯在近代设计史上的地位史不可动摇的。主要贡献是在设计观念上,提倡整体设计思想,主张实行以建筑为主体,全面处理室内外生活环境、以生活为中心的设计思想。在实践上他倡导并且亲自组织了设计与制作一贯制的做法,反对艺术家只停留在纸面上,主张艺术家、技术家、工匠相结合。“工艺美术运动”通过行会这种组织形式达到其目的,并有相应的设计公司生产“工艺美术”风格的作品。从设计的内容来看,“工艺美术运动”主要包括家具设计、建筑室内设计和陶瓷艺术设计。
“工艺美术运动”作为现代设计艺术观念的先导,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它首先提出了“美与技术结合”的原则,主张美术家从事设计,反对“纯艺术”另外,工艺美术运动的设计强调“师承自然’,忠实于材料和适应使用目的,从而创造出了一些朴素而适用的产品。其自然植物的线条,成为新艺术的开端;倡导大众式样,反对为少数人制作,促成德国1907年成立DEB,1919年创立包豪斯;手工制作的精神在19世纪30年代意大利出现的纯粹主义的配合下形成了手工艺复兴运动。但是由于其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景以及机械化生产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又使自己陷入与现实冲突的深渊,自己的理论只能停留在口头上,无法与社会和人们的现实生活相融合,终于在机械化生产的不可抗拒性,认识到应该找到寻找解决工业艺术的途径。现代工业艺术的先驱也应该是最早意识到这些问题的人。“工艺美术运动”对设计发展的最大贡献是发展了机械产品的丑陋,并力图寻找一种解决方案,以解决机械生产中技术与艺术分离的问题。这正是现代工业设计要解决的问题,因而我们把“工艺美术运动”称为“工业设计的萌芽”。但是“工艺美术运动”认为机械生产是产品丑陋之根源,而以复兴手工艺为解决产品丑陋之方法,又是与设计发展背道而驰的。英国现代主义设计发展的滞后,与“工艺美术运动”思想的束缚有直接关系。
“新艺术”是流行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一种建筑、美术及实用艺术的风格。新艺术在时间上发生于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在设计发展史上也标志着由古典传统走向现代运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转折与过度,其影响十分深远。其内容涉及几乎所有的艺术领域,包括建筑、家具、服装、平面设计、书籍插图以及雕塑和绘画。这一运动受到了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但带有更多感性和浪漫的色彩及人们在一个世纪结束时对过去的怀旧和对新世纪的向往的世纪末情绪,是传统的审美观和工业化发展的矛盾的产物。新艺术运动形成的风格完全放弃了传统的参照,与工艺美术运动相比,新艺术运动的线条更为自由、流畅、夸张,抽象的造型常常从实体中游离出来而陶醉于曲线符号中。主题多是绵长的流水、变形的花草、苗条漂亮的年轻女郎,更多的带有令人憧憬和幻想的色彩,新艺术运动带有极为明显的唯美色彩,因此,在工业化进程中也仅仅是昙花一现。新艺术运动是一次范围广泛的装饰艺术运动,在各国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但采用富有生命力的线条及抽象的动、植物纹样是其特点。新艺术运动在本质上仍是一场装饰运动,但它用抽象的自然形态,脱掉了守旧折衷的外衣,是现代设计简化和净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之一
从自然中获得启迪,完全走向自然主义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和平面,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有机造型,装饰的构思主要来源于自然形态。艺术家在“师法自然”的过程中寻找一种抽象,把自然形式赋予一种有机的象征性或审美情调,以运动感的线条作为形式美的基础。这种美学形式在绘画和书籍插图设计中表现最为突出。“新艺术运动”在1900年的法国巴黎博览会期间整个运动达到高潮,是一次影响非常深远的设计运动。“新艺术运动”在风格上各国之间有很大差异,但是在设计上追求创新,探索和开拓新的艺术精神上是一致的。
新艺术运动在建筑风格和室内设计方面,避开维多利亚时代折衷的历史主义。通过新艺术运动设计师的挑选和“现代化”某些洛可可风格中萃取的元素(例如火焰和贝壳的纹理),代替从历史衍生和高维多利亚风格的根本结构或写实自然主义的装饰。新艺术运动主张运用高度程序化的自然元素,使用其作为创作灵感和扩充“自然”元素的资源,例如:海藻、草、昆虫。
相应地,其开始广泛使用有机形式、曲线,特别是花卉或植物等。日本木刻画以其曲线、图案外观、强烈对比的空间和平坦的画面,同样启发了新艺术运动。自此以后,从在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作品中,都能发现其中某些线条和曲线图案成为绘画中的惯用手段。一个重要事实是新艺术运动没有像某些其它运动(例如:工艺美术运动)那样否定机器的作用,而是发挥其所长。根据材料的使用(主要是使用玻璃和锻铁),使建筑风格方面,也能找到像精雕细琢般的品质
就像表现主义、立体派、超现实主义和装饰艺术运动那样,如今,新艺术运动被视为20世界文化运动中最有创新力的先行者。
“新艺术运动”与“工艺美术运动”有很多相似之处:在艺术形式上,它继承了“工艺美术运动”中流畅的自然曲线和简洁的造型,运用高度程序化的自然元素,后期受印象派艺术和东方艺术影响比较大。二者都希望在艺术与技术之间建立一种有机的平衡。“新艺术运动”反对任何学院派和复古主义的装饰样式,主张向自然寻找艺术灵感,这与“工艺美术运动”倡导的哥特式复兴有明显区别。“新艺术运动”也漠视机器生产,因而与“工艺美术运动”有着同样的悲剧色彩,无法真正构造起工业文明条件下技术与艺术、手工艺与机器生产之间联系的桥梁。“新艺术运动”的实质是探索产品设计之装饰风格的运动。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产品表面的文章,停留在形式的革新上,最终走向追求几何形式风格的装饰艺术运动。在艺术内涵上,与“工艺美术运动”大相径庭,“新艺术运动”的设计家们注重探索新兴材料和技术所带来的艺术表现的可能性。新艺术运动一开始就以抛弃所有传统艺术的姿态出现。从而为工业设计的发展扫除了任何形式上的障碍,这与“工艺美术运动”所倡导的返回中世纪的复古主义回归是不同的。“新艺术运动”的设计师们大量采用新的材料,如铁等。“新艺术运动”和“工艺美术运动”虽然都有“回归自然”的主张,但二者实质有别。 “新艺术运动”则把从自然中获得的动植物纹样装饰于实用产品之上,一些作品显得过于纤细,因而,在处理设计的形式和功能、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关系上,比不上“工艺美术运动”做的深入。实质上“新艺术运动”还是为艺术而艺术,只不过其艺术载体延伸到实用的产品上。同时,部分设计师肯定机械化,用一定直线,所以风格比较杂糅;涉及的范围广,类别从建筑、家具、产品、首饰、服饰、平面设计、书籍插图一直到雕塑、绘画艺术都受到影响。
感谢大家阅读本篇文章,希望关于水晶宫博览会与工艺美术运动的讲解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也欢迎交流水晶宫博览会是谁设计的的相关经验。